2022年的秋天,一句“科技與狠活”,與一個謎一樣的男人辛吉飛,將并不太引人注目的調味品行業無數次送上微博熱搜,也將這一在生活中存在感不強,實際則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產品類目送到了聚光燈下。聚光燈背后,則是近幾年間調味品賽道的快速增長。據相關媒體報道與統計,不論是在類目內產品的上新數量上,還是整體的市場規模上,調味品在過去的幾年都迎來了長足的發展。
01
類目整體:復合調味料領漲,基礎調味品放緩
根據馬上贏線下零售監測網絡中的相關數據,在2023年4-6月這一時間段內,調味品類目內復合調味料以接近10%的市場份額及其超過10%的市場份額增速均位于前列;火鍋底料雖與復合調味料有一定差距,但仍保持住了6%左右的市場份額增速。
?與快速增長的產品相比突出的是,作為類目內最大的傳統基礎調味品,醬油雖然在類目內占有份額排名第一,但幾乎沒有增長。同樣作為基礎調味品的醋、調味醬也都在小幅度下滑的區間當中。在類目內,我們還可以看到一些生活中常見的基礎調味品在深度負增長中。例如食糖,雖然市場份額不大,但是市場份額增速接近-15%,淀粉更是超過-15%。此外,基礎調味料除了鹽以外,也都基本處在負增長區間當中。
02
復合調味料:深度加工帶來價格“躍升”
數據來源:馬上贏?
對于行業經營企業來說,復合調味料也更加“有利可圖”。在我們基于產品的研究中發現,復合調味料打破了傳統基礎調味料以凈含量(容量)為核心的包裝方式,而是改為以餐/件為核心的包裝方式,即一包(件)能夠做幾道菜或者做幾餐。傳統的調味品如醬、醋、鹽等,在家庭廚房中更多以耐消品的方式出現,消費者單次購買就可以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不會高頻復購。而復合調味料則打破了這個限制,成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能夠高頻復購的“快速消費品”。
200g 規格包裝的復合調味料,其可供制作兩次菜肴。圖源:天貓超市?
在改變了消費者對于產品的購買與使用習慣后,追求高客單價就成為了可能。一方面,以餐為單位導致的消耗速度快,使得消費者的囤貨意愿,以及囤貨量提升所帶來的客單價相比傳統基礎調味品都有了顯著的增長。另一方面,具體到每克產品的單價上,以組合形式出現的復合調味料相較傳統基礎調味品也有較大幅度地上漲。通過加工與復配,主流基礎調味品的排列組合以復合調味料的形式完成了身價的躍升。
復合調味料的配料中絕大部分是傳統基礎調味料
以某品牌的魚香肉絲復合調味料為例,這款魚香肉絲復合調料產品的配料表前幾名分別是:植物油、白砂糖、食醋、泡椒(醬腌菜)(添加量15%),泡姜(醬腌菜)(添加量9%),醬油等。以其配料表原料排列順序試算,植物油+白砂糖+食醋的總占比>45%,結合其100g(包)/9.5元的售價可以看到,相比基礎調味料,這些進行組合后的復合調味料對基礎調味料帶來的溢價甚至可能超過10倍。
同時,根據該復合調味料包裝上推薦的烹飪菜單進行該菜肴的成本價格試算,甚至出現了“調料比原料更貴”的情況。也即,以復合調味料包裝上的建議原料上限烹制菜肴,其調味料本身的售價甚至高于所有原料價格,這道菜的烹飪成本與調味料價格如下表所示。
縱觀整個復合調味料類目各類型產品,魚類作為傳統意義上的成熟產品線,仍保持可觀的增長速度,在售SKU超300個,占比約5.3%。與此同時,小龍蝦類復合調味料也正異軍突起,新品超過10,在售SKU近200個,占比達2.3%。
魚類調料在品類繁多的復合調味料內部仍能保持穩固地位,可謂是得益于先發優勢。在上世紀90年代,酸菜魚這道菜便隨著川菜的盛行而逐步滲透至全國乃至海外市場??谖兜钠者m性、食材的去季節性以及烹飪的便捷性都推動著以酸菜魚為特色的餐飲企業的涌現,從而為酸菜魚調料在家庭消費端的快速滲透奠定了基礎。
03
“0”概念,從飲料跨圈到調料
當飲料貨架上的“0”正在消退之時,醬油貨架上琳瑯滿目的“0”卻正在接棒而來。數據上看,調味品零添加銷售額占比從1.7%漲至3.5%。除此之外,零添加調味品在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間在售SKU數總體呈現增加趨勢。
數據來源:馬上贏?
從飲料零售柜到調味品貨架,“零添加”概念的火爆出乎許多人的意料。市場份額擴張的背后不難看出消費觀念的變革與升級,在消費者印象中與“健康”關聯緊密的“零添加”概念自然更受歡迎。在此情況下也就不難理解調味品市場對健康零添加產品需求的迎合。與此同時,在行業龍頭共同發力的消費者教育之下,兼具性價比和健康屬性的零添加產品在市場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成為調味品企業突出重圍、搶占市場空間的重要機遇。
不論是復合調味料的興起,還是0添加概念的繼續流行,都體現出調味品與大眾生活習慣變化的緊密關聯。作為大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產品,調味品在適應消費者消費習慣變遷,不斷創新產品、功能點和消費場景的同時,更應將產品本身作為戰略點。須知,唯有將更健康、更便捷、更有性價比的產品作為核心,以此推動品類的升級與進步,才能助推整體市場的欣欣向榮。
評論